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2025.4.26&27 Freedom and Control Systema Seminar in Tokyo with Vladimir Vasiliev 東京 西斯特瑪「自由度與控制」研習會心得



這兩天研習會的主題是「自由度與控制」,但就如同以往大師的研習會一般,如果認為這只是一個關於學習技術或招式的研習會的話,那會很可惜。西斯特瑪大師研習會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大師的教學是全方位的,他會給你全部的東西,而參加者的工作則是看到並且思考如何達到。


VV在研習會第一天的一開始先說明了各種不同的自由度,接下來則是說明怎樣是控制。如果單純用tension來理解的話,自由度的意思是沒有tension,而控制的意思則是有tension;當被人推時身體可以沒有多餘緊張的對應,這個是freedom;被推時以不同的身體操作方式來反過來影響對方,這是控制。


簡單的來說是這樣子。接下來VV用呼吸幫助參加者了解freedom,並且提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吸氣時去找到身體內部有緊張的地方,吐氣時將這個緊張隨著吐氣一起拿掉;躺在地上將四肢舉起及放下,先由呼吸帶領動作,接下來做到肢體動作和身體互相沒有影響,最後做到肢體的動作和呼吸可以分離。


類似的練習第二天也有,不過第二天的內容主要是在於控制這一塊。練習的開始是躺在地上進行呼吸以及配合呼吸的滾動、四肢伸展,接下來是用手的延伸去碰觸周圍的人,再來是用腳的延伸,接下來進入身體滾動並控制四肢碰到的所有人。這算是地面練習前的暖身。接下來開始做一些兩人地面上的sparring,VV在這邊提醒這並不是做摔角或是比力氣,而是做控制的練習。


VV還做了「continue」、「re-direction」、「fullness」、「lightness」的一些說明並讓我們練習。「continue」這部份他是用:手朝前俯身趴於地面→伏地挺身→手朝前趴於地面→翻身→舉腿→翻身→手朝前趴於地面→伏地挺身,這個流程幫助我們理解「連續」是怎麼一回事情。連續並不是速度快,而是動作的連續不間斷。這是控制時很重要的一個操作元素。


「re-direction」是另一個重要的操作元素,這邊VV用往花瓶裡插花這個比喻幫助我們在操作上有一個依歸。具體的練習是:練習對手朝自己走來,而我們要使對手的行進方向改變、不往我們身上撞過來。此時對手的身體內部像是有個花瓶,只是花瓶口不見得是同一個方向。我們的操作則是要將花插入花瓶。在這個過程當中,插花的手必須有「fullness」這個狀態,其中,手指的操作十分重要。另外,動作必須是三次元而非平面這一點,VV也做了許多的講解及示範。這些練習包括身體的不同姿態:立姿、蹲姿、躺姿,用不同維度的方式幫助學員們在練習當中得到感覺。

「lightness」這部份其實是貫串所有動作的,VV示範如何在感知地面的同時不讓身體用到地力,每次聽他講解這部份,其實都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其實也是西斯特瑪教學或是學習上的一個特色:就算是講解同一個東西,甚至用的語句一模一樣,但是場地不同、練習的對象不同、自己的心境不同、、、,都會有很多不同的體悟。

這一次的研習會參加人數大概是200人,參加者除了日本本地的同好外,新加坡、澳洲都有同好一起參加。下面是第一天的團體照。


下面是第二天的團體照。




這次西斯特瑪台北道場也有5人參加。



這邊要感謝主辦方Systema Japan邀請了VV,也感謝一起練習的同好。研習會後的燒肉反思會上頭聽到每個人分享參加以及練習時的心得,作為指導員心裡實在是十分的高興。



這次研習會Martin Wheeler也有參加,他的身手比起去年在多倫多見面時要更犀利,除了對練時一直挨他打之外,也抓了空檔詢問了他來台灣教學的意願,後續希望有好消息和同好們報告,請大家期待。

下一次的俄羅斯武術台北道場不定期小型研習會時將會分享這次VV研習會的內容,期待大家的參與。



The theme of the two-day seminar was "Freedom and Control", but as with all past seminars by masters, it would be a pity to think of it as merely a workshop on techniques or moves.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a Systema master seminar is that the master’s teaching is holistic—he gives you everything, and the participant’s task is to see it and contemplate how to attain it.

At the beginning of day one, VV explained various kinds of freedom, followed by an explanation of what control means. If we understand it simply through the lens of tension, then freedom means absence of tension, while control implies presence of tension. When being pushed, the body can respond without excess tension—this is freedom; and when being pushed, using body mechanics to influence the other person in return—this is control.

Simply put, that’s the gist. VV then used breathing to help participants understand freedom and offered some key points to pay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 Inhale to locate areas of internal tension;

  • Exhale to release that tension with the breath;

  • Lying on the ground, raise and lower the limbs, starting by letting breath lead the movement;

  • Then progress to movements where limbs and body do not affect each other;

  • Finally, achieve a separation between limb movement and breath.

A similar exercise was done on the second day, but the focus then shifted more toward control. The day began with breathing while lying on the ground, accompanied by rolling and limb extension coordinated with the breath. Then came exercises where participants used hand extensions to reach out and touch others, followed by foot extensions, eventually transitioning into whole-body rolling while controlling which parts of the limbs made contact with others. This was a warm-up before ground-based training.

Next came partnered ground sparring, during which VV reminded us that the goal wasn’t wrestling or exerting strength, but rather training control.

VV also elaborated and had us practice the concepts of "continue," "re-direction," "fullness," and "lightness."

For "continue", he used a flowing movement sequence:
Reach forward and lie prone → push-up → lie down with arms forward → roll over → raise legs → roll back → lie prone with arms forward → push-up
This helped us understand what continuity truly means. Continuity is not about speed, but about uninterrupted movement. It is a crucial component in the practice of control.

"Re-direction" was another key concept. VV used the metaphor of placing a flower into a vase to guide our movement. The practical drill was:

  • A partner walks toward you, and your task is to redirect their movement, preventing them from colliding into you.

  • Imagine that there is a vase inside their body, but the mouth of the vase is not always facing you.

  • Your task is to insert the flower into the vase, which requires the hand performing the insertion to have the quality of "fullness."

  • The finge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 VV also emphasized that the movement must be three-dimensional, not flat, and demonstrated this through various examples.

These drills were performed from different body positions—standing, squatting, lying—to help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concept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Lightness", in fact, runs through all movement. VV demonstrated how to perceive the ground without relying on its support force. Every time he explains this, new insights arise. This is also a hallmark of Systema learning and teaching—even if the explanation is exactly the same, the location, training partner, and one’s own inner state will always lead to new realizations.

This time, Martin Wheeler also attended the seminar. Compared to our last meeting in Toronto, his movements were even sharper. I got hit by him quite a few times during practice, but I also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ask about his willingness to teach in Taiwan. I hope to bring good news to fellow practitioners soon—please stay tuned.

There were around 200 participants at this seminar, with attendees not only from Japan but also from Singapore and Australia. Many thanks to the organizer Systema Japan for inviting VV, and to all the fellow practitioners who trained together. Five members from Systema Taipei also participated. At the post-seminar yakiniku kai, hearing each member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made me, as an instructor, truly happy.

The content from VV's seminar will be shared in future small-scale Systema Taipei workshops.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2025.3.22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台北道場不定期小型研習會-四大運動 補充解說

 



這是今年西斯特瑪台北道場的第一場不定期小型研習會,主題是西斯特瑪的四大運動。為了幫助參加者對於這次的小型研習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所以我們將這次研習會的內容做了些文字上的補充說明。

雖然過去同樣的主題我們舉辦過很多次,但是每次的內容都不太一樣,例如這次,我們是由「連結(connection)」進入的西斯特瑪四大運動。

「連結」這個東西可以在不同的層次進行討論,在四大運動這個主題下,我們先從身體內部的連結開始說起。

西斯特瑪的四大運動是: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深蹲以及鋤式舉腿。當我們用「連結」的方式來理解四大運動的動作,那麼可以用一個英文字來形容,也就是「oneness」,用中國傳武的話來說就是「周身合一」。

研習會中,我們透過不同高度的後仰倒地受身方式,幫助學員體驗骨盆如何聯動上半身的運作。接下來,我們進入仰臥起坐(Sit Up)練習。在找到骨盆的中立位後,平躺於地面,透過骨盆的連動帶動上半身坐起。重點在於:當骨盆正確啟動時,上半身應能靈活應對外力壓制。
接著,深蹲(Squat)則透過骨盆聯動進行下蹲與站立,而鋤式舉腿(Leg Raise)同樣依靠骨盆啟動。
最後,在伏地挺身(Push Up)中,學員先找到手與肩背的連動位置,透過骨盆啟動來完成動作。
研習會後半段我們做了一些外部連結的練習。這部份我們會用影片的方式來做一些說明,請同好們期待我們youtube頻道的影片。

本次研習會以「連結」為核心,透過四大運動來探索身體的運作方式。希望參加者能夠將這些概念應用於日常練習中,進一步深化對西斯特瑪的理解。下一次的不定期小型研習會大約會在五月或六月舉辦,主題是「西斯特瑪四大原則」,期待在下一次的研習會中,我們能夠繼續交流、成長!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台北道場小教室-西斯特瑪四大運動的進一步解釋

四大運動作為西斯特瑪的基礎練習,常常會讓人有一種錯覺,就是好像只要知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舉腿與深蹲的西斯特瑪作法,就算是會了西斯特瑪四大運動。但這幾個動作其實比你我所想像的還要深的多。


記得去年三月去莫斯科時,在西斯特瑪莫斯科總部問大沙夏問題時,他提到西斯特瑪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基礎練習來的,但是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基礎練習,而去追求外表看起來酷炫或是過於內在感覺的東西。這邊提到的基礎練習當然也包含了西斯特瑪四大運動。


我們一直強調西斯特瑪不是技術的學習及練習,所以如果把四大運動當成是一個技術,那就太可惜了。以伏地挺身來說,雖然在一開始我們會提到找到自己伏地挺身時雙臂與身體的角度、小臂與大臂的角度、拳頭的握法、、、等聽起來像是準則的東西,但這只是一個幫助同學有升起經驗的一種方式,在同學們較為熟練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後我們會開始加一些東西,例如在伏地挺身時請練習夥伴在自己身上加上一個側面的力量,練習者則維持身形去做伏地挺身、或是改變身形的去做伏地挺身,或是兩人伏地挺身、三人、多人伏地挺身。


更進階的是用不同的呼吸進行伏地挺身,例如:金字塔式呼吸、爆發呼吸、第二種呼吸(不主動使用呼吸肌的身體連動呼吸方式)、輕呼吸(light breathing)、、、等。再強調一次,這不是技術的練習,而是對自己的觀察。當找到了動作和呼吸分離的身體感覺後,更進階的是找到身體在運動後恢復的機制(和心跳有關)。


四大運動的動作品質和一個人對西斯特瑪四大原則的理解有直接關連,雖然我們在西斯特瑪台北道場的小型研習會上頭會因為時間關係把四大運動和四大原則分開教學,但其實我們都會在四大運動教學時都會穿插的把四大原則一併講解,而在四大原則的教學時進一步的幫助同學理解四大運動。


四大運動練習成果的檢視方式是一些對練的練習。例如雙人練習當中的推人:推人的人以從四大運動當中找到的體感去推另外一個人,推的方式可以用掌也可以用拳頭,重點是確認在推人時是否推人的人腳或身體會產生僵硬或是緊張,碰到對方有點抵抗時是否自己也開始用體重或是身體支撐來用力對抗?


這個練習也可以用拉的來進行,或是以伏地挺身的姿勢來進行,有許多的變形來幫助練習者觀察自己。


隨著練習量或著該說是動作品質及覺知的提升,練習者觀察的能力會從覺知自己的身體延伸到覺知和自己一起練習的同伴、練習的場地以及一起在教室當中練習的同學。指導員會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學員作這個練習。


骨節對正這個課題在伏地挺身這個練習上體現在肩胛的運用,在仰臥起坐上體現的是關於骨盆的運用,在舉腿上體現的是脊柱的運用,而在深蹲上體現的是骨盆+肩胛,必須要說的是其實骨節對正是在全身同時發生的,四大運動的每一個運動都是周身骨節對正的,只是在教學上的方便我們用這種方式幫助同學們找到感覺。


2025年西斯特瑪台北道場的第一場西斯特瑪不定期小型研習會將在3/22舉行,時間是下午一點到五點,主題是西斯特瑪四大運動。對於西斯特瑪有興趣的朋友,不管有沒有上過這個課題,這堂課都一定會有新的體驗。報名連結如下,歡迎大家參加來一同練習。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7167bd381a7cdfb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台北道場小教室:感覺先於動作


在西斯特瑪的訓練中,我們常說在動作前已經完成一切。基本的作法是:「先感覺自己已完成動作,再動作」。這並不是一個心理暗示,而是與神經系統的「前饋機制(feedforward mechanism)」與「預測編碼(predictive coding)」有關。

當我們想像自己正在咬下一片檸檬時,大腦不僅喚起味覺記憶,還會刺激唾液分泌與微妙的肌肉收縮,預先為「即將發生的情境」做好調整。

同樣的,在推人或作其他的動作時,我們需要先有「感覺」:這個「感覺」包含肌肉張力、關節位置、身體平衡與呼吸韻律等內在訊號,大腦會根據這些線索預先模擬動作並做出精準調整。

透過在心中先有推人的「感覺」,可以幫助習練者以最小的能量達成最大效能。


這是2025.2.10西斯特瑪台北道場regular class上課內容的補充。


In Systema training, we often say that everything is already completed before the movement occur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is: “First, feel that you have completed the movement, then execute it.” This is not merely a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b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edforward mechanism and predictive coding within the nervous system.

When we imagine biting into a slice of lemon, our brain does more than just recall the taste; it also triggers salivation and subtle muscle contractions, preparing our body for the anticipated experience.

Similarly, when pushing someone or performing other actions,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 sense of movement. This sensation includes internal signals such as muscle tension, joint positioning, body balance, and breathing rhythm. The brain uses these cues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in advance and make precise adjustments.

By first feeling the push internally, practitioners can achieve maximum efficiency with minimal energy expenditure.

This is a supplementary note for the Systema Taipei regular class on February 10, 2025.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小教室-西斯特瑪台北道場T-shirt圖標的意思






有些朋友想要知道我們西斯特瑪台北道場T-shirt上頭有個小人的logo的意思,所以在這邊特別作個說明。這個logo是西斯特瑪莫斯科總部的logo。



莫斯科總部logo的外型是一個橢圓形的盾牌,外環的俄文是ЕДИНОБОРСТВА ДРЕВНЕЙ РУСИ,翻譯成中文是古俄羅斯武術或俄羅斯古武術;logo下面的紅色半圓形是太陽,代表光明與力量。

中間站的人像是伊利亞·穆羅梅茨(Илья Муромец,他是俄羅斯傳說中的英雄,基輔羅斯時代的著名戰士。他的故事記載於俄羅斯史詩《布伊利納》中,相傳他最初因病無法行動,後來透過祈禱獲得力量,成為基輔大公的守護者。他英勇無敵,擊敗強敵「夜鶯強盜」,守護基輔免受入侵。他的形象象徵堅韌與忠誠,後來成為東正教聖人,其遺體供奉於基輔洞窟修道院,Mikhail曾經去過他的墓地參拜。

莫斯科總部內有幾張以伊利亞·穆羅梅茨為主題的畫作裝飾在牆上,甚至還做了時鐘拿來作為商品。下面這張照片是莫斯科總部牆上掛的其中一張畫。
下面這是2014年時在總部訓練場外頭走廊拍的照片,主角是我們CEO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台北道場小教室-呼吸與放鬆

 

要說這一次多倫多參訪所得到的最大收獲,那就是對於呼吸以及放鬆這兩件事情的另一層次的理解。

在總部某天上Adam的私教課時,Adam在看了我們的動作後教了一個很簡單的由呼吸帶領動作的練習。他說這是一個很old school的練習,但也因為很基本,以致於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練習。仔細想想當年開始練西斯特瑪的第一堂課開始就知道呼吸帶領動作這件事情,但這些年隨著練習的積累,由external進入internal,再到closed school,似乎真的就忽略了這件非常基本的事情。或著該這樣說:對呼吸帶領動作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太大感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類似「走路靠右邊」這種類似遵守教條的事情。甚或覺得這只是初學者該知道的事情,而沒有和自己有更多的連結。

當Adam和我解釋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去感受呼吸帶領動作時身體內部不同律動的覺受並想和Adam確認時,他回答我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不要把它複雜化。

是的,簡單而深奧(simple but deep),這是我們追求的西斯特瑪,但也是往往被我們所遺忘的初心。

找回這個初心後,動作變得更輕柔、更小、效果變更好。用「心」去連結所有的事情,是這樣的感覺。

2024.12/7星期六下午西斯特瑪台北道場將舉辦今年最後一次的小型研習會,我們會把呼吸和放鬆這件事情好好的幫同學們複習及深化,一起來體會simple but deep這件事情。

報名連結如下: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e56743e5b0c9983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2024.11俄羅斯武術西斯特瑪多倫多總部參訪紀行




這一次的多倫多訓練之旅,對我來說是一場充滿收穫的身心探索。最特別的是,我們提前了兩天到達,因此除了訓練之外,也有時間感受多倫多這座城市的氛圍。以下是整個行程的回顧與感想:
1. 參觀及購物行程:
第一天(禮拜天)
抵達多倫多後的第一天,我們便前往市區,安排了一整天的探索活動。這一天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參觀了ROM(Royal Ontario Museum,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規模宏大,內容豐富,讓人目不暇給。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流連於展廳之間,特別是與中國相關的文物展示,令我印象深刻。令人驚嘆的是,博物館內甚至還展出了明朝祖大壽的墳墓,這點真的非常了不起,整個墳墓都可以搬到加拿大這一點實在是不可思議。

當晚原本計劃前往CN Tower觀景,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天氣條件非常不好。結果上了塔之後什麼也看不到,感覺就像看了一場寂寞。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成為了這趟旅程一個獨特的小插曲。

第二天 購物(禮拜一)

禮拜一則進入購物模式,我們去了多倫多 Premium Outlets,買了許多物品,最後買不過癮,又跑了趟Squre one購物中心採購。這兩天的安排不僅讓我們適應時差,也為接下來的訓練儲備了能量。

2. 正式訓練(禮拜二至禮拜五)

禮拜二
上午11點到12點半,以及晚上7點半到9點的課程,兩場皆由V.V.主持。

禮拜三
上午與下午為由Adam主持的兩堂私人課程。Adam的教學細緻且具啟發性,上午與下午的課程分別聚焦於個人動作的調整與應用技巧的延伸。他的指導讓我更深刻理解如何在練習中找到平衡。接下來又跑了一趟Vaughan Mills這個購物中心購物。

禮拜四
上午11點到12點半的課程,以及晚上7點半到9點的課程,都是由V.V.主持。下午的一點到兩點半則是Adam的私教課。

禮拜五
上午11點到12點半的表定課程,下午1點到2點半的私人課程,都是由V.V上的。晚上7點半到9點的課程則是由Eric主持,主要是關於strke以及身體的動作。


3. TWO SIDES OF POWER 研討會(禮拜六與禮拜天)

禮拜六
上午的11點半到12點半由日本的大西Ryo Onishi主持,主題是Perceive and Adapt。休息片刻後,下午1點到4點進入研討會主題「Two Sides of Power」,由V.V.深入講解力量的雙面性——如何在健康與放鬆中找到力量。這天我們做了很多的四大運動,VV強調平常很難有這樣完整的三個小時讓大家好好的做肢體方面的運動,所以我們做了許多操到沒力的練習,並由此去找到由肉體過渡到心理的放鬆狀態。第一天研討會在四點結束後,舉辦了西斯特瑪多倫多總部的31週年紀念活動,透過輕鬆的宴會與大家交流,氣氛非常愉快。

禮拜天
研討會的第二天上午11點半到12點半的課程中,另一位指導員以遊戲的方式帶領我們探索sensertivity。下午1點到4點,V.V.教導了放鬆這個課題在搏擊上的應用。

最後一天的訓練(禮拜一)
上午的課程從11點到12點半,由總部的指導員Hoi主持,課程主題是放鬆的翻滾技巧。Hoi的指導是由呼吸開始,用各種不同的呼吸技術幫助學員找到放鬆,接下來用翻滾這個練習幫助學員找到心理上的恐懼及放鬆。接下來從1點到2點半的私人課程再次由V.V.主持,他補充了在前一天研討會中他忘記詳細講解的內容,這堂課成為整趟訓練之旅的完美收尾。

在這一次的多倫多之行當中,我對「放鬆」這件事情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不管是在V.V.的課堂上,還是Adam的私人課程中,都能感受到他們對呼吸與放鬆結合的強調。在多倫多總部這個地方,放鬆不僅是身體層面的,更是一種內在的狀態。

回想起兩年前(2022年)第一次來到多倫多總部的經歷,雖然當時也收穫頗豐,但完全不能與這次相比。對我來說,放鬆的意義在這次訓練中有了全新的層次。


接下來的這個星期六(2024/11/23 13:00-18:00),我們將舉辦一個小型研習會,主題將集中於「放鬆」的深層探索。我會將這次在多倫多所體會到的更深層的放鬆帶給參加者,幫助大家理解及體會放鬆的無限可能性,並從中挖掘出屬於自己的突破點。

報名連結如下: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7a6711bc4d4b098?fbclid=IwY2xjawGqs1NleHRuA2FlbQIxMAABHdIWkqffOlFx3ynJeBKqKLJfpW2Pnq0eo2835c_yGYcU26oSVcJ4g3VdPg_aem_eHjJVFPTLVCtYHCjFjicyA